爱在春光中绽放

发布日期:2016-03-30 浏览次数:1456

       3月26日是一个温馨的春日。尽管突然下了一场雨乍暖还寒,但是来咱们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观众依然是人山人海。有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,有不少从外地赶来想听我们讲解的参观者,还有一群特殊的小观众——白血病患儿们。
       中午,一位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和宣教部的值班老师沟通:稍后会有一个白血病患儿团体来馆参观,虽然没有提前预约,希望能给予参观帮助。考虑到群体的特殊,大家一致表示要竭尽所能为孩子们搞好服务。孩子们情况特殊、年纪小、人数多,参观线路怎么设计才不会太累?孩子们对什么兴趣大,重点讲解哪些展厅?周末观众多,讲解人手够不够?宣教部老师与志愿者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抓紧斟酌,确定好大致方案后,立即分头行动起来。
       对这些特殊的小天使们,我们要提供细致的服务,又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“特殊”、跟别的孩子不一样。所以参观时我们把孩子们分为三批,每批三十人左右,其中除了患儿,还有其他小朋友,大家手拉着手一同参观,这样既便于孩子之间的交流,也保证了讲解效果。
       我和孙梦负责第一批接待,小孙先讲,我就帮她引导队伍,维护秩序,提醒后面的孩子及时跟上,乘坐手扶电梯时注意安全等等。一路上,小天使们东看看、西看看,乌溜溜的大眼睛似乎都不够用了。我意识到,孩子们久住医院,来地博一趟真的很不容易,一定要多给他们介绍这些平常难得一见的珍贵标本。因此,在讲解矿物岩石厅时,我舍弃了繁杂的概念和文字,转而重点介绍标本实物和日常用途,尤其是特别介绍了色彩绚丽的各种宝玉石。这么讲下来,果然引起了孩子们的阵阵惊叹。
       讲解的过程中,我尽可能多的采取互动方式,有问必答,许多白血病患儿都兴奋地摘下了大口罩,踊跃举手,我尽量给每一个孩子都多一点鼓励和称赞。我想着要让小天使们在地博知识的海洋里,开开心心地忘却烦恼。讲解时我一直微笑着,时不时弯腰,尽量缩短和孩子们的距离,然而孩子们报以了我更多的笑容!有的小朋友还主动用小手拉住我的大手,更多的孩子则牵着我志愿者“蓝马甲”的衣角,一种无言的信任满满的感动着我!
       平安地送走第一批孩子后,我又折返回来。这时第二批和第三批孩子已经汇合成一个大的团队,开始参观计划中的最后一个展厅。看到小朋友们的兴致都很高,没有一点点疲态,几经斟酌我们加了一场资源环境厅的讲解。有人说,资源环境厅的内容枯燥,展板文字多、专业知识多、理论宣传多,观众不感兴趣,小朋友更不愿看。但是,作为一个合肥人,作为一个安徽人,怎么能不了解我们家乡的地理和资源呢?我觉得没有不好的展厅知识,只有不高明的讲解者。“郯庐断裂带地区会有大地震吗?”“咱们安徽马钢炼钢用的是什么铁矿石?”“我省的铜陵为什么被称为铜都?”“石油能变成汽油吗?”“紫蓬山的土是紫色的吗?”“大蜀山是会喷发的火山吗?”…… 实践证明,这个展厅孩子们一样爱看。灌输知识不是最重要的,空洞的说教更不是,能引起兴趣、带来快乐和启迪才是讲解的目的。
       目送着小天使们依依不舍地挥手离开,志愿者团队完成了一场有意义的集体大联讲!大家各展所长,通力合作。算下来,今天我在三个展厅总共讲解了八次,听众合计达到260多人,创下了我做志愿者以来一天讲解的最高纪录。
       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。傍晚,我从美丽的文博园西门离开时,不由得举起了相机,想定格下这个难忘的春日。虽然没拍到“雨打海棠”,不过雨后晴光里的海棠更显明艳;比春景更美的,是我们志愿者奉献的一片爱心!
天使们专注的背影
 

(志愿者 方晨)